扬帆创投微信小程序
更聚焦的出海投融资平台
精准高效领先的融资对接服务
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

中国短剧行业面临成本全面上升的困境。一方面,由于CBP政策变化,跨境物流成本大幅增加,如单集短剧从800美元升至2100美元;另一方面,广告成本和制作成本也在上升,如TikTok广告主平均CPM增长64%,剧组清关费用和拍摄场地租金大幅提高。

摘要

 

为降低成本,短剧行业供应链开始向全球迁徙。中国公司将后期制作等环节转移到墨西哥等地区,以降低关税成本,但拍摄周期会延长。这种迁移导致中国对美影视器材出口下降,而墨西哥出口增长。中小企业通过转口贸易等方式寻找机会,但也面临风险。

 
文化产品的价值流通规则改变,本土化创作短剧的ARPU更高,但制作周期延长。为适应本土化,中国短剧公司大量聘请中文流利编剧,剧本创作需满足当地文化审核要求。知识产权价值凸显,IP改编权价格大幅上涨。

 
北美市场收缩,新兴市场爆发,重塑行业版图。如安克创新北美短剧业务毛利率下降,而中东市场利润占比飙升。中小企业在新兴市场生存策略分化,有的凭借低成本剧集取得短期收益,有的通过本土化策略提升审核通过率。新兴市场催生了短剧本土化服务中心等新服务生态。

 
AI技术成为突破成本困境的重要手段。AI剧本系统能快速生成符合审查基准的剧本初稿,降低人工修改时间和内容违规风险。AI生成虚拟演员可大幅降低妆造成本,还能通过深度学习提升用户点击率。但技术红利在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分配不均,导致新的市场断层。

 

图片
01
成本黑洞 从流量到制作的全面侵蚀

"我们每投1美元广告,现在要分0.3美元给海关。"某头部平台CFO在业绩说明会上的这句话,揭开了行业成本重构的序幕。根据CBP政策原文,"所有中国商品不再享受低值货物豁免",直接导致单集短剧的跨境物流成本从800美元跃升至2100美元。
这种压力正在向产业链上游传导。TikTok广告系统监测显示,2025年3-5月中国短剧广告主的平均CPM(千次曝光成本)达到8.2美元,较半年前增长64%。为维持用户规模,某平台将单剧投流预算上限从35万美元提高到55万美元,但用户付费率却从0.75%下滑至0.48%。
图片
制作端的成本结构同样发生质变。北京某剧组提供的账单显示:发往北美的10箱古装头饰,清关费用从322美元暴涨至842美元;洛杉矶拍摄场地的日租金突破2000美元大关,较本土剧组的租赁成本高出40%。
02
地理套利 供应链的全球大迁徙

"墨西哥城郊区的六个摄影棚,现在有三成被中国公司包场。"当地影视服务商Pinewood的运营日志,记录了这场供应链迁移的轨迹。中文在线披露的数据印证了这点:通过将后期制作转移至墨西哥,其单剧关税成本降低58%,但拍摄周期从14天延长至19天。
图片
这种地理套利策略正在改写产业地图。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的影视器材同比下降43%,同期墨西哥同类产品出口增长39%。东莞某灯光设备厂的遭遇颇具代表性:其北美订单量从月均150单锐减至45单,被迫将生产线转向VR虚拟拍摄设备。
中小企业则在转口贸易中寻找生机。深圳某公司通过"中国组装核心部件-越南添加辅料-墨西哥最终包装"的三段式生产,将原产地证明中的中国成分控制在51%。但《美墨加协定》的追溯审查机制,让这种"标签游戏"的风险成本增加了23%。
03
内容重构 本土化生存法则
当物理层面的货物流通受阻时,文化产品的价值流通规则随之改变。FlexTV的运营数据揭示了一个转折点:纯本土创作短剧的ARPU(用户平均收入)达到9.7美元,比译制剧高出82%,但制作周期也延长了2.3周。
图片
这种价值重构倒逼生产流程变革。洛杉矶编剧工会注册信息显示,2025年新增的132名中文流利编剧中,有87人受雇于中国短剧公司。某历史题材短剧的创作手记记载:为通过北美历史协会审核,剧本修改了17稿,新增了8处印第安文化顾问批注。
知识产权正在成为新货币。中文在线为采购《华尔街迷情》的小说改编权,支付了75万美元预付金,这是2024年平均水平的3.2倍。"我们买的不是故事,而是文化通行证。"其内容总监在行业论坛上的发言,道出了IP争夺战的白热化。
04
市场裂变 冰火两重天

北美市场的收缩与新兴市场的爆发,正在重塑行业版图。安克创新的财报显示,其北美短剧业务毛利率从24%压缩至17%,而中东市场贡献的利润占比从8%飙升至35%。这种此消彼长在用户数据中更为直观:埃及市场的次日留存率达到41%,比美国用户高出13个百分点。
图片
中小企业的生存策略呈现两极分化。深圳某公司转战拉美市场后,凭借15万美元低成本剧集实现单月70万流水,但题材同质化导致生命周期不足3个月。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某专注非洲市场的团队通过聘用当地宗教顾问,将剧集审核通过率从55%提升至89%。
这种市场重构催生了新的服务生态。马来西亚涌现出12家"短剧本土化服务中心",提供从剧本译制到演员培训的打包服务,收费模式从固定费率转向流水分成。某服务中心的合同显示,其收取的佣金比例从2024年的12%提高到18%。
05
技术突围 AI驱动的效率革命

当物理空间的门槛不断升高时,数字技术的突破提供了另一种解法。ShortMax公布的测试数据显示,其AI剧本系统能在11分钟内生成符合北美审查基准的剧本初稿,人工修改时长从40小时压缩至9小时。更关键的是,系统内置的342个文化敏感词库,将内容违规风险降低了67%。
图片
这种技术进化正在重塑成本结构。某平台通过AI生成的虚拟演员,将古装剧的妆造成本从每集1200美元降至400美元。其技术白皮书披露:通过深度学习1.2亿条用户评论,系统能自动生成符合地域审美的面部特征,使用户点击率提升19%。
但技术红利并非雨露均沾。行业调研显示,头部企业将15%的关税成本节约投入AI研发,而中小企业受制于数据积累,AI工具的平均使用率不足23%。这种技术鸿沟正在制造新的市场断层。
06
政策迷雾 不确定中的博弈
"关税大棒最终可能伤及美国创作者。"彼得森研究所的模拟预测显示,若政策持续至2026年,美国本土短剧制作成本将上升28%,导致至少7.3万自由职业者失业。这种反噬效应或许正在发生:加州影视协会记录显示,2025年1-5月中国公司取消的场地预订量,已导致12家本地服务商破产。
图片
监管套利成为新战场。某企业通过在新加坡设立"内容中继站",将中国团队创作的剧本经本地编剧修改后发往北美,成功规避34%的审查风险。但这种"数字游牧"模式面临法律挑战:美国版权局正在调查18起涉嫌规避文化管制的案例。
行业内部的应对策略也在分化。主流平台集体游说美国商务部,要求将"数字内容"从实体商品关税清单中剥离;而中小从业者开始探索Web3.0新路径,某剧组通过NFT发行剧集版权,成功融资80万美元绕过传统支付壁垒。
07
破局与重构
美国关税政策迫使中国短剧行业加速全球化重构:产能向墨西哥、东南亚转移,AI技术降低制作门槛,本土化内容溢价显著提升。短期阵痛中,行业呈现“北美收缩-新兴市场扩张”“头部技术垄断-中小差异化求生”的双轨格局。未来,政策变量仍是最大风险——若美国重新评估数字内容关税,或为行业释放结构性机会。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张实真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张实真。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前往扬帆出海小程序完成个人认证
认证通过后即可申请入驻
扫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号:yfch24
扫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号:yfch24
APP
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扬帆出海APP
扬帆出海APP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关注扬帆出海
专注服务互联网出海!
出海人
社群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与10万+出海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