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创投微信小程序
更聚焦的出海投融资平台
精准高效领先的融资对接服务
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

AI创业,三个最新观点值得关注。

图片

 

作者丨周可

编辑丨火狐狸

 
“中国创业者在垂直领域,尤其在数据量相对较少的领域,仍然大有可为”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在谈到AI创业方向时表示。介绍垂直领域创业,方汉以昆仑万维的六项业务矩阵举例:AI大模型、AI搜索、AI音乐、AI游戏、AI视频、AI社交等。这些被归纳为AI搜索AI UGC平台两条业务线,事实上,当前国内外AI创业项目大多以这样的主线为方向。
 
无疑,AI创业成为时下最热门的风口赛道,具备一定技术积累和经验的行业人才都对这个创业方向深感兴趣,比较有代表性的趋势,就是不少大厂技术牛人开始了离职创业,投身AI的浪潮。
 
相较于海外,国内AI创业赛道的场景落地方向还比较保守,产品商业化模式也在探索之中,行业处在混沌期,创业者热情高涨之外,关于AI创业的冷思考,仍需听听行业头部专家的声音。
 
大厂高管离职后,选择了哪些方向做AI创业?关于当下AI创业赛道的机遇和困境,还有哪些是创业者最容易忽略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01

两天三位大厂高管离职,投身AI创业哪些方向是热门?

 
5月22日,网易副总裁汪源,于自己公众号上公布了离职的消息,并官宣自己接下来的创业方向是生成式AI。
 
此前,汪源供职网易多年,他本人也是国内开源、基础软件领域的专家。在经验方面,汪源曾负责网易旗下ToB企业服务品牌“网易数帆”,实现从0到1的推动,媒体评价其“是为数不多集技术、产品、管理经验于一身的技术专家”。
 
汪源在自己的公众号中写道:“接下来我会回到ToC市场,随着大模型和硬件供给能力的成熟,生成式AI应用在今明两年会迎来创新的窗口期,特别是在欧美市场。”
 
就在汪源公布离职创业的2天后,5月24日,又有两位大厂高管离职创业的消息传出。
 
36氪报道称,字节跳动大语言模型研发技术专家杨红霞,已于近日从字节跳动离职,并开始筹备AI创业项目。
 
杨红霞是业界知名的技术大牛,此前她曾担任阿里达摩院超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的技术负责人,是M6大模型从百亿、千亿参数量进化到万亿规模的重要人物。
 
杨红霞在阿里离职后加入字节AML(Applied 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系统)团队。
 
如今,入职字节仅一年的杨红霞选择离职创业,虽然关于其创业的具体方向并未有披露,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AI创业在当下机会之大。
 
同一天,有媒体报道了快手科技知识图谱与大模型Agent技术负责人付瑞吉离职的消息,和杨红霞以及汪源一样,付瑞吉离职的原因是筹备自身的AI创业项目。
 
此前,付瑞吉曾担任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负责讯飞教育认知智能技术研发,在快手工作期间,付瑞吉组建知识图谱技术团队,主持研发业界首个亿级别多模态短视频百科知识图谱“快知”和快手大模型Agent技术KwaiAgents。
 
公开信息显示,付瑞吉加入快手的时间为2021年,3年之后,他选择离职创业,方向同样是AI。
 
从近期的公开消息来看,大厂高管离职创业投身AI似乎是当下创业圈的一股潮流,扬帆出海粗略查询了近期大厂高管离职创业的情况,他们大部分的创业赛道选择的是AI。
 

图片

阿里字节离职高管创业AI项目(信息来源:Z Finance扬帆出海制图)
 
相较于其他创业者,这些从大厂走出来的高管不仅具备技术积累,同时,他们对整个行业的关注度更深,对行业现状的理解更丰富,对AI未来产品的走向思考也更全面,因此,大厂高管离职创业做AI,他们的创业选择,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资本的热钱涌向AI创业,大厂人的动向则是最显著的风向标。
 
02

有产品一年预计产生1亿营收,AI创业仍需关注最新观点

 
为什么当前会展现出AI创业热潮,技术的迭代和进步是基础力量,特别是以OpenAI为首的大模型问世之后,国内海外大模型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当然,在技术上,中国大模型产品和海外仍在不同维度存在差距。不过,也正是更多大模型产品的诞生,在B端和C端市场对用户建立了培育场景。
 
AI热潮不仅体现在创业赛道,而是蔓延到应用端,用户端,这就反向推动了创业者进一步寻找应用场景来适配用户需求。
 
从近两年AI创业赛道的方向来看,大模型所能提供的能力局限于文字对话,语音交互,文生图,文生视频等领域,基础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还存在大量数据不完善的困境,但大模型接下来的应用势必会向着更专业的场景迈进,早期大模型用户对准B端市场的思路也在被扭转。
 
我们在对阿里和字节近两年离职高管创业的赛道方向总结中也可以发现,AI创业对C端需求的挖掘越来越深入,AI产品需要依靠超级丰富的数据变成C端用户的工具,从而嵌入进一般人的生活中,实现对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的渗透。
 
基于此,我们针对AI创业赛道动态,结合业内专家的观点,对当前乃至未来AI创业的方向进行了观点总结。
 
“AI技术公司最重要的,是验证TC-PMF。T为技术,C为成本,PMF则是产品与市场需求的适配度。”这是李开复的观点。
 

图片

 
李开复现在对外的身份是大模型零一万物的CEO,零一万物对外推出了AI生产力应用“万知”,李开复称其为“AI-First版Office”,和很多国内企业不同的是,万知诞生之后先在海外市场试水,去年9月至今,万知在全球积累的用户有上千万,在AI生产力这个单一产品线上,今年能产生的营收可以达到1亿人民币,产品ROI接近1。
 
海外市场对产品的接受度验证了产品逻辑的可行性,证明了其PMF方向的准确,产生的营收也正面证实了这类应用的商业化路径是清晰的,当产品从0到1发展的时候,需要考虑获客和用户粘性,当完成从0到1的迭代,下一步就要考虑产品的长远发展,如何保持一个更长的生命周期。
 
视角转向更宏观的层面来看AI,5月25日,马斯克也在公开场合表达了自己对AI创业的最新看法,其主要观点为:训练人工智能需要追求真实,而非政治正确,对OpenAI和谷歌的AI发展态势感到担忧;希望通过打造自己理想中的AI,让AI追求真实,保持好奇;AI发展的良性情况下,可能每个人都不需要工作,因为AI和机器人将做得比人类更好。普遍的高收入也将成为可能,但人类需要思考生活的意义;人工智能会对下一代孩子的教育产生影响,但父母仍将要对孩子的价值观负责。同时要注意当下社交媒体对年轻人的毒害等等。
 
宏观层面来看,马斯克的观点更侧重未来AI创业对人的影响,并且针对特定用户群体提出了AI变革带来的影响,针对这种影响以及涉及的人群,去反向推理用户需求,或将成为未来AI创业的细分方向,比如,如何让青少年在使用AI工具的同时保持对自我的认知和独立思考
 

图片

 
“AI教母”李飞飞的最新观点则集中在AI是否有感觉方面,在最新撰文中,李飞飞否认LLM有感觉这一说法,特别是在ChatGPT在交互方面表现出的越来越人性化的特点,很容易引导人认为大模型具备感觉能力。
 
李飞飞在文章中指出,当人们在集中讨论算法是否具备感觉能力的时候,或许会影响全球政策制定的走向,包括对人工智能的规范。
 
李飞飞和斯坦福大学教授John Etchemendy都认为,即使是更大的语言模型,目前也无法实现有感觉的人工智能。
 
相比马斯克的宏观观点和李开复在AI应用创业层面的理念,李飞飞的观点引发了部分争议,部分观点认可当前大模型不具备意识的现状,但长远来看,相当一部分人认可“有需求就会有意识”的观念,对于何为“意识”的判断,以及“意识可以被模拟”的争论反而引发大量思考。
 
当然,在争议“感觉”是否存在的基础上,制造感觉,制造意识,或许会成为AI创业赛道的一个新需求。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周可

版权申明: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扬帆出海欢迎行业优质稿件投稿。扬帆出海为您提供中国互联网出海权威资讯,提升出海认知;对接全球企业合作资源,构建企业本地化壁垒;10万+出海从业者社群,帮助打通行业人脉。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前往扬帆出海小程序完成个人认证
认证通过后即可申请入驻
扫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号:yfch24
扫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微信号:yfch24
APP
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扬帆出海APP
扬帆出海APP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关注扬帆出海
专注服务互联网出海!
出海人
社群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与10万+出海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