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加速AI变现。
AI时代已然来临,阿里灵活转身,向着AI大模型的业务深处走去。
加速
正因如此,阿里也对钉钉倾注了更多资源。钉钉是阿里集团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的第一个产品,叶军也表示,“四小龙”战略后,集团对钉钉的帮助、支持会比以前更多,空间也变得更大。
野心
在AI大模型的战略布局上,阿里是反应最快的科技巨头之一。
在很多人还在惊讶于OPEN AI带来的技术突破时,阿里已经开始行动了。2023年4月,阿里就正式发布了自研的“通义千问”大模型,这个时间点距离ChatGPT走红不到半年。
这不是偶然。从2013年引入曾任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再到成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达摩院,阿里对于人工智能的布局,让其早已在技术能力上进入了第一梯队当中。阿里云在5月初发布的通义千问2.5,得分就追平GPT-4 Turbo。
算力叠加基础模型,阿里云的业务模式类似于微软+OPEN AI的结合体,这是阿里云面向AI时代的最大底牌。而且凭借手中稀缺的算力资源,阿里入股了几乎所有主流的大模型创业公司。
根据IT桔子数据,目前,阿里已经投资了Minimax、月之暗面、零一万物、智谱AI、百川智能等国内主流大模型创业公司,总投资额超过130亿元人民币。根据阿里的披露,公司在2024财年对月之暗面投资约8亿美元,购入约36%股权。
阿里正在把自己打造成高AI含量的科技公司。吴泳铭提出,未来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将是以AI为代表的科技驱动力,阿里面向未来将有三个重要优先级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过去一年多,大模型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迭代和资金密集投入,然而,横亘在所有大模型企业面前的待解难题是如何实现盈利,这是验证大模型能否从技术落到应用的关键。
对阿里来说,作为基础设施的云业务在AI的带动下已经实现了可观增长。根据2024 年3月份季度财报,来自AI的产品相关收入获得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公司预计,整体商业化营收在2025财年下半年能够重返双位数增长。
但这显然还远远不够,对阿里来说,无论是自研的大模型,还是投资的大模型,至今都没有跑通商业模式。
虽然拥有庞大的电商应用场景,阿里也坚信,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但大模型对很多成熟业务的影响依然停留在降本增效阶段。
如何为大模型能力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并跑通商业模式,这已经成为当下科技企业的共识,重投大模型的阿里更是如此。
去年,钉钉结束了由阿里云分管的局面,并被阿里集团确认为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企业,钉钉在内部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可以用更独立的策略去面对最广阔的市场,责任和压力变得更大。
过去一年多,钉钉不断加大对AI的战略布局,从AI产品斜杠到开放AI PaaS平台,再到发布AI助理产品,钉钉不断朝着超级应用的方向演进。
从算力到模型,再到场景。阿里正在下一盘大棋,其庞大的AI版图已经开始显露出协同的效果,比如,钉钉的生态战略可以借力阿里云,被投AI创业公司也能够在使用阿里云计算资源的同时,赋能阿里的业务发展。
反观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微软、谷歌和Meta等各有所长,但又分别在AI开发能力、技术优势和云服务等存在短板,能够同时拥有大模型和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少之又少。
对AI进行全面布局的阿里,亟须在钉钉等业务上找到突破口。阿里也能借此刷新外界的刻板印象,它不再只是一家电商公司,而是一家具备AI全产业链能力的科技公司。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全天候科技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全天候科技。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