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出海APP
微信小程序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中国在逐渐成为游戏产出大国和游戏人才产出地
上海,这个聚集了大大小小3000多家游戏公司的地方,虽然在数量上比不过深圳、广州,但因为地理位置、优秀大厂和人才扎堆,也是全国游戏圈最卷的地方。
以《原神》为代表的二次元开放世界游戏在全世界爆火,不少海外厂商也看到了中国自研游戏的能力和水平,相继在这里设立分部,以便与中国最顶尖的一些大厂交流取经、挖掘人才开辟新赛道。
随着最近风口的转变,在脉脉上,不少HR和猎头也在趁机挖人,翻了翻评论区,我们发现除了国内游戏大厂,一些头部的海外公司也颇受跳槽者的欢迎,比如育碧、Garena、EA、动视、微软等。
他们开出的薪资基本与国内大厂持平,给出的年假、WLB工作制、反内卷承诺、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不小的吸引力。但与此相对,高薪资的职位都对资历和技术有一定要求,一边是挤破头也进不去的从业者,一边项目组还说难招人。这种矛盾的怪像也在抬高外企的逼格。
据手游那点事的不完全统计,上海已经吸引了超过25家海外游戏大厂的入驻,包括育碧、EA、微软、索尼、DeNA、Supercell、拳头、Voodoo在内的多家公司在此设立分部,在薪酬福利、人才竞争、自研项目,他们都在逐渐发力,有着自己的蓝图布局。
(不完全统计,欢迎补充和更正)
01 新入驻的公司带头卷起来
据我们观察,在上海的这20多家海外大厂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以Supercell、Garena、拳头等处在上升通道的、在上海设有自研中心的公司,一类是以育碧、动视暴雪、EA、Epic Games等为代表的老牌大厂,另一类是像Voodoo、宝可梦这类入驻上海没多久的游戏公司。
当然当中最惹行业瞩目的依然是处在上升通道的那一批大厂,选择上海作为他们的研发中心,瞄准的是这里聚集的优秀人才,以二次元游戏厂商扎堆地闻名的上海游戏圈,也成为了各家开辟二次元、SLG赛道的起点。
1、Supercell
要是给上海的游戏外企排个名单,Supercell绝对会在第一梯队。尽管他们只有50多个人,去那里工作又出来“知无不言”的人绝对不多,但业内大部分人对SC都持有“特别好评”的印象。
这家2016年进入上海的芬兰游戏公司,旗下已有5款游戏的累计营收都在10亿美元以上。但尽管如此,12年间只推出了5款游戏、砍掉十几款游戏也让他们一度面临营收下滑的境地——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同比都有所下滑。或许是想要加快推出新产品的步伐,SC瞄准了聚集优秀人才的上海,在2018年宣布成立上海工作室,与已经崭露头角的上海F4和知名大厂争夺人才。
在招聘网站上,SC上海目前在招6个岗位,开出的薪资并不低于国内大厂,加上不996、双休制的工作模式,极其舒适的环境,SC本不愁招不到人,但实际上他们也面临着招人难的现状——内部人士提到曾经花了整整一年才招到一个3D美术。小而精的团队模式意味着一个人必须“身兼数职”,这对人才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团队虽小,但开发效率却丝毫不低,SC上海去年对外公布了两款产品:《皇室奇兵(Clash Mini)》和《部落传说(Clash Heroes)》。虽然《部落传说》还在开发阶段,《皇室奇兵》只上线了部分国家和地区,但一下子拿出两款产品也的确让同行感到惊讶,至于能否经住内部砍项目的考验,或许还得再看。
另一边,像SC这样能拿出产品来的上海游戏外企并不多,这几年凭借着《Free Fire》爆火的Garena算是一家。
2、Garena
G社的《Free Fire》在去年拿下连续10个季度蝉联东南亚及拉美地区的收入排名第一、连续三年保持全球下载量第一的好成绩,而这款产品正是由他们位于上海的111dots工作室开发,打破了业内G社靠代理起家的刻板印象。
不过,单靠《Free Fire》《AOV》和代理产品无法撑起G社的产品线,G社的老东家腾讯也在发力出海,与腾讯的“5年优先购买权”也将在2023年到期,在那之后,G社还能拿到多少腾讯代理的产品是个问题。
因此这几年G社也在逐渐发力自研。母公司SEA曾经透露G社的研发团队超过2000人,一半扑在《Free Fire》上,一半在研发新产品。在前不久G社释出的招聘岗位上,就有二次元、SLG+RPG、女性向、沙盒游戏、体育游戏等多个赛道的人才需求。
而在上海“极卷”的二次元项目岗位上,G社也不惜花重金求人才,部分岗位(比如主美)年薪超过百万。虽然高薪资对资历和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但也足以看出G社在抢夺专业人才下的功夫。
3、拳头
另一个发展势头强劲的是拳头,虽然它早在2015年就已经在上海静安区设立了分公司,不过直到21年拳头才决定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这也是继洛杉矶总部之外首个海外研发中心。
对于为什么要在上海设工作室,拳头全球副总裁兼中国负责人L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吸纳国内优秀人才、并将未来发展的中心放在中国是建立上海工作室的目标。
在福利待遇上,拳头CEO Nicolo今年年初发布的一封信里提到拳头在致力于将薪酬提高,与同行保持同一水平甚至超过。在去年也改变了长期激励模式,提到腾讯将部分公司所有权返还给了拳头游戏的员工,估计这一部分也会纳入到员工收益中。
此外,对于入职六个月后离职的员工,他们可以获得Queue Dodge项目的特别待遇:25%基础工资+3个月保险+全额年终奖,不过还不知道这跟国内离职补偿有无冲突之处。
虽然目前上海工作室还在起步阶段,但研发出像“英雄联盟”那样世界级新IP的重任落在了上海团队上。在21年宣布成立后,拳头预计上海分公司的员工数在未来3年内能达到500人的体量(包括负责电竞的子公司腾竞体育、15年设立的分公司和21年设立的工作室)。拳头游戏在上海的布局估计能达到一家中大型游戏公司的水准。
02 老牌大厂也在大手笔加码
前面谈了几家很受青睐的、处在快速上升阶段的游戏外企,那么那些比他们更早进入中国游戏圈的老牌厂家呢?大概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概括,那就是“几经沉浮”。活下来的像育碧、EA、Nexon等,没活下来的也有像科乐美、世嘉、Take-Two这样的老牌大厂。
1、上海育碧
最早探索中国游戏市场的那批外国大厂中,育碧可以说是成功留下来并在国内立住口碑的老牌大厂。1996年,上海育碧成立,在早期主要负责游戏的本土化移植和一部分自研工作,后来因为大环境的原因,上海育碧调整研发方向,奠定了自研与联合研发相结合、游戏引进发行的定位。
尽管很多人经常将与其他工作室合作开发的模式戏称为“外包”,但怎么调侃都无法否认这些年经手上海育碧的3A大作并不少,像《孤岛惊魂》系列、《刺客信条》系列、《细胞分裂》系列等,还研发了《我还活着》《细胞分裂:双重间谍》第七代游戏机版本等等,都有上海工作室的参与,他们在野生动物动画、开放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目前上海育碧有600多人,官网上的招聘信息里,涵盖了《阿凡达》《舞力全开》《星球大战》《全境封锁2》等游戏相关岗位,育碧旗下的研发部门La Forge也设了实习生岗。今年2月份上海育碧还发布了招聘《魔法门》系列的资深品牌经理,很有可能上海育碧会参与《魔法门》新作的开发。
可能相比国内头部大厂,育碧开出的薪资并不算特别有优势,不过成熟的游戏工业化流程、长期研发积累下来的工具和经验都让育碧成为了“学技术”的好去处。联合开发的模式也使项目立项后活下来的可能性更高,相对稳定、不996、年假多、晋升潜力大也让不少人调侃育碧适合游戏人“养老”。
(知乎上的高赞回答)
2、EA
跟育碧同一年进驻中国但发展路子有差异的还有EA。也是1996年,EA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2006年设立上海分部。但跟育碧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那么多年不太一样,EA曾经一度“退出”中国市场:没有发布游戏的简中版、在2013年裁撤了北京负责主机及PC游戏移植的EA mobile、收购的Popcap团队在中国发行《植物大战僵尸2》的成绩并不理想,也进行了一轮裁员。EA旗下的独游发行商Chillingo在2015年就开办了上海工作室,设在EA上海内部,但Chillingo官方微博从16年就已经停更。
不过EA上海在几波裁员中留了下来,目前主要负责《FIFA》手游和Pogo品牌运营,在招聘网站上,也有相应项目的岗位。除此之外,EA还在花重金招聘3A级FPS手游的游戏制作人。
(EA招聘3A级FPS手游制作人的信息)
3、Epic Games
在2006年进军中国市场的还有Epic Games。直到2014年,Epic Games在上海专门设立了负责虚幻引擎推广的全资子公司艺铂,主要负责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虚幻引擎商业授权、技术培训和推广。目前Epic Games在中国的布局主要是关于虚幻引擎方面的推广和技术工作。
4、DeNA
2007年,DeNA在上海设立中国总部,主要负责手机游戏研运和中台管理的工作。与万代南梦宫联合研发了《敢达决战》《航海王:启航》,还推出过《NBA梦之队》《变形金刚崛起》《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等手游。从招聘信息来看,DeNA中国目前有海贼王IP、足球类手游《队长小翼》以及与二次元有关的新项目等多款游戏在研。
5、动视暴雪
比DeNA稍晚一些的是动视暴雪。2008年,暴雪在上海成立分公司,上海暴雪工作室目前主要负责《守望先锋》在中国的电竞项目。
2010年,动视也成立了上海工作室。目前上海动视在研发上主要负责与其他工作室联合开发,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参与了《使命召唤》系列游戏及其手游开发,其中完整开发了《使命召唤:黑色行动冷战》的丧尸模式等,还负责IP移动端的全球美术设计,品质检测等工作,目前在招的岗位里有FPS类游戏。动视旗下负责为游戏提供配对、社交和数据分析等服务的Demonware在上海也有分支机构。
此外还有索尼、KLab、Unity、万代南梦宫等大厂都在上海拥有自己的分公司。
但在竞争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太幸运的公司在上海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
2000年进入中国的科乐美,曾经发过《魂斗罗进化革命》、《龙收藏》等游戏,后来因为总部版权不下放、本土化工作不顺利、收入不佳等原因,在2016年注销了上海公司。
2005年进入中国的世嘉在北京和上海都设立了分部,不过两年不到,发布的《彩虹骑士》、《桶桶OL》等多款产品,因为经营不善无法持续运营,世嘉陆续关闭了北京、上海的多家公司,目前只留下“世嘉(上海)软件有限公司”一家存续,根据知识产权等相关信息,推测在负责《头文字D Zero》网站的运营。
这类早年进入上海游戏圈的海外厂商,最初都致力于从中国游戏市场上分一块蛋糕,虽然政策、审查机制是导致他们无法在中国自主发行游戏的原因之一,但他们的退出大多逃不开缺少对中国游戏市场的了解、用人不当等问题。
开拓国内市场十分依赖于特定的高层,一旦高层被挖走或离职,很容易导致国内公司接不到业务、难以针对中国市场做出合适的发展判断等问题。而且早年外企游戏公司招聘很看重外语能力,也更青睐于资历深、年纪大的人(尤其是日本公司比较注重这个),用人唯信也成为一批外企在中国“折戟”的原因。
此外,游戏移植没有进行相应的本土化也导致一大批在国外流行的游戏,在国内就不吃香了。
(知乎上对于世嘉、GREE退出中国市场的评价)
尽管有不少经营不善从中国撤退的公司,但说上海是游戏外企的“坟场”也不准确,毕竟现在上海依旧有一批深耕中国市场多年,找准自身定位后也发展得还不错的公司。
还有不少海外公司在近几年入驻上海,比如2020年宝可梦在上海成立了玩具公司,主要负责IP孵化与推广,近期也开启了新一轮的招新,招募像活动运营、项目管理等岗位,不过现在招聘网上已经查不到相关的信息,可能招满了。
发行过像《Helix Jump》《Paper.io》等爆款休闲游戏的Voodoo在2021年也落户上海,前不久Voodoo也发布了游戏广告投放优化师、Unity3D引擎开发工程师的招聘信息,结合之前Voodoo公开上海工作室的相关信息来看,瞄准中国休闲类游戏的市场,将游戏发行到国内,并且在中国寻找有潜力的工作室进行合作应该是他们在中国的目标。
此外,微软全球游戏合作与发展部门亚洲区负责人Rod Chang也在今年2月份发布了关于搭建上海团队的消息。
03 入局新赛道、重金挖人才,外企凭借什么立足?
上海现在有深耕多年的老牌大厂,又有新入驻不久的、发展势头强劲的厂商,还有即将在此布局蓝图的其他厂商,这意味着在国内又会打响新一轮的人才战。
1.高薪酬与高门槛
不少厂商瞄准的是这里具有国内做出二次元、SLG、卡牌爆款的厂商和人才,以前腾讯、网易从育碧挖人,后面上海F4又从腾讯、网易和海外挖人,那么新入驻的游戏公司若想要在这个基础上挖做二次元、开放世界的人才,开出的薪酬水平必定不会低。
拉勾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互联网人才招聘白皮书》显示,超70%的互联网人认为至少要涨薪20%才值得跳槽,而且越成熟的人才越倾向于稳定,越不想变更工作,这也进一步抬高了薪酬水平,脉脉上有不少跳槽到外企的人透露过涨薪的幅度在50%以上。
与高薪酬相对的便是岗位的高要求。像Garena等想要快速入局新赛道的公司,必须招聘有资历、高技术水平的人带队,这也意味着高薪酬岗位门槛也很高,对资历和技术的要求都很严格,大多需要5-10年,甚至10年以上的经验,而开出百万年薪招聘,说直白一点,就是在挖人。
而像Supercell那样的“小团队”工作模式,开放的岗位少、招聘的人才精而尖,几乎成了高门槛、“想进也进不去”的外企公司代表。
2、一直在卷的游戏行业与卷不动的打工人
除开快速扩招的那批大厂,大部分外企公司在薪资上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但承诺的WLB和高福利相对可靠——不加班、年假多、环境好,也成为不少人愿意跳槽外企的原因。
虽然加不加班、是否996都得看具体的公司和岗位,但相对来说,外企游戏公司踩雷的不多,部分公司加班会给1.5-3倍的加班费,对标海外工作室的工作氛围和优待,有的从业者也将一些外企公司戏称为“养老”公司。
不过国内的游戏公司也在逐渐改变,取消大小周、强制下班等招数轮番上,至于改变了多少或许只有员工才有切身体会。
3、那些走出自身步调的外企,有自己立足的底气
如果不看薪水福利,很多老牌外企比较有底气的应该就是自己的企业文化了——像育碧对3A大作的情怀与理想也“吸引”了不少人进去一起奋斗。
(知乎上的评价)
不少像育碧这样的外企逐渐找到了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玩家接受了良好的引导,不再买盗版游戏、支持正版的付费行为也让外企不再纠结于自己在中国发行游戏,将版权交给国内更好、更了解用户的发行商,继续开发面向世界的游戏成为大势所趋。
这种发展步调的转变也让不少外企公司避开了与国内游戏企业正面竞争的市场,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外合作开发的工业化模式也使项目从立项后不容易被砍掉,能够为求职者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04 结语
当然,这篇文章不是鼓吹从业者去外企,也不是说进入外企后就一劳永逸,只不过在看完那么多资料后,有点感慨,那些被浪潮淘过,留下来的老游戏公司和一批小跑进场的公司,其实都代表了一种行业的趋势:中国在逐渐成为游戏产出大国和游戏人才产出地。
在国内游戏行业发展风口缩紧的情况下,企业和从业者都得做出改变,有哪些海外游戏公司能闯出一片地,又有哪些从业者能留下来,都是值得期待和思考的事。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Baek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手游那点事。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