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出海APP
微信小程序
{{!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十年前,我刚刚接触《英雄联盟》时就和朋友讨论过,这游戏能火多少年?三年?五年?那时的我们都觉得,花开花落、潮起潮退才是世间常事,总会有源源不断的新游戏冒出来取代老游戏。
十年过去,我也接触了大大小小不少游戏,尤其是进入游戏媒体这一行后,几乎每一门每一类都要涉足。可到头来,一直伴随我成长的,却只有《英雄联盟》。唯一的不同是,《英雄联盟》已经化身出更多形态陪在我们身边。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下班回家打开电脑,看着一堆3A大作提不起兴趣,只想打开云顶之弈下棋放松放松。
对于我自己来说,有时电脑都懒得开,直接躺在床上,点开手机里的《金铲铲之战》,下两把“惊险刺激”的自走棋。毕竟坐了一天后躺下的确是不可多得的惬事。
不知不觉,这样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年,《金铲铲之战》也迎来了它的一周年。不过,无论是平时工作中观察到这款产品的优异表现,还是它带给我的新鲜感,都常常让我觉得《金铲铲之战》一直保持着刚刚上线时的朝气与活力。
我一直都很喜欢《金铲铲之战》进入游戏时,小小英雄们从天而降的动画,仿佛我们就是这样来到这个游戏世界的。
后发还真的先至了
事到如今,我还依稀记得2019年自走棋爆火的时候,像是《刀塔自走棋》《多多自走棋》等。当时,我在宿舍里下棋下到昏天黑地,一天能下十多把,直到半个月后才稍稍降低了频率。
但在之后的半年里,我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自走棋产品,有原班人马制作的,有大厂商亲自下场开发的,但几乎所有的自走棋都没能逃脱人走茶凉、商业化困难的窘境。
直到我们的老朋友《英雄联盟》出手,我才又一次找到那份属于自走棋玩家的归属感。
其实我刚刚接触云顶之弈时,并不是很看好这种玩法能长期出现在《英雄联盟》里。但我心里也清楚,凭借着《英雄联盟》这个世界级的大IP和玩家基数,在短期内还是能收获一大批忠实用户的。
可当我和朋友一起开黑“互相伤害”、“互相卡对方棋子”时,刚接触《英雄联盟》时的快乐似乎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现在回头看,那时反倒是云顶之弈成为了《英雄联盟》的新用户抓手之一,吸引了无数新老玩家再次涌入这款经久不衰的游戏。
后来,大家从校园步入社会,各奔东西,疫情的阻隔也让我们很少能再次聚在一起坐在网吧里开黑。工作占据了我们一天中绝大部分的时间,下班后在微信群里喊一句“谁来一起打两把大乱斗、下两把棋”,似乎都少有回应。
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有什么更方便的办法一起打打游戏就好了。
幸运的是,有不少玩家都和我怀揣着同样的想法,《金铲铲之战》便应运而生。
那时的我刚刚进入游戏媒体这一行,某种意义上来说,《金铲铲之战》是我入行时第一批关注到的产品。作为自走棋的忠实玩家,我一方面为能随时随地玩到自走棋而开心;而另一方面,这份新工作让我开始试着用行业的视角去观察《金铲铲之战》,这又让我不得不为它的未来而担忧。
毕竟云顶之弈本身只是《英雄联盟》的一种玩法,小小英雄等主要售卖道具的吸引力也不如传统的英雄皮肤。而出乎我意料的是,《金铲铲之战》在过去的一年里基本都保持在畅销榜前十,我每次统计榜单时都要复制好多次《金铲铲之战》的名字。
这样的成绩令我既开心又略有一点失望。开心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起玩《金铲铲之战》,我也不用奔波着去寻找下一款自走棋产品;失望的是,原来自己并没有自己入行前想的那么有天赋,第一款产品就看走了眼。
当我回想起过去一年里游玩《金铲铲之战》的经历时,我突然又觉得它的成功是有道理的。最直观的就是《金铲铲之战》 推出了不少以《英雄联盟》中的英雄为原型的“小小英雄”。
在我最早接触云顶之弈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不做点像EZ、亚索这样的小小英雄。虽然游戏中其他的小小英雄也很可爱,但总是不在我的兴趣点上。
现在想来,最初让我心甘情愿给《金铲铲之战》付费的就是那些小小英雄。毕竟他们本身就有成熟的角色故事、角色风格和形象塑造,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粉丝基础。
我只能说,《金铲铲之战》很会把握玩家的需求和兴趣,在游戏中对《英雄联盟》中英雄的形象做了风格化改造,让他们在符合游戏画风与大众审美的基础上又不失原本的角色魅力。
当我有了这些小小英雄后,那些和他们一同搭配的棋盘、攻击特效、表情等等,也挠得我心痒痒。也可能是我自己很追求那种风格统一的感觉,每次我在金克丝的卧室用金克丝给对手送上一发火箭时,我心中的那种成就感真的会油然而生。
现在我再和同事们聊起《金铲铲之战》,都要为那些年没能活下去的自走棋表示遗憾,然后再细数一番《金铲铲之战》的商业化是如此成功。当然最重要的,还得在细算后惊叹一下自己怎么买了这么多棋盘。
和我颇有些不同的是,有一位同事是在看某位英雄联盟主播时发现《金铲铲之战》上线了主播专属的语音包,于是她便对游戏产生了兴趣,然后成为了《金铲铲之战》的忠实玩家。
虽然我个人没有这种强烈的粉丝滤镜,不是十分能理解这种吸引力的存在。但我的确经常能在玩家社区里见到这些“常用语录”。我想,肯定也有不少人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接触到《金铲铲之战》的。
“不管怎样,我们现在是一边的了,不是吗?”她笑着对我说。
凭高频版本迭代,激发新鲜感
虽然说起来都是《金铲铲之战》的玩家了,但深度交流下来,我还是发现大家会有不少的分歧。
对我来说,《金铲铲之战》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新鲜感。
与其说我更享受和玩家的博弈对抗,不如说大部分我都在思考怎么去组合阵容、还有哪些组合可以玩。某种程度上来讲,我更喜欢把《金铲铲之战》当成一款RPG游戏来玩,既有养成的部分,也有策略性参与其中。
我自己一直都是RPG游戏的忠实爱好者,我对RPG游戏的要求一般有两点:
1.更高自由度的养成池;
2.更具有差异化的玩法设计;
就我自己的游戏经历来看,一个新赛季开始时,我的第一目标就是去熟悉各个棋子的功能、强度,以及它们能怎样搭配阵容。
不过,一旦我对几乎所有的阵容都有了一些基础的认识,那么在一段“蜜月期”后,我好像很快就会丧失去探索新阵容的动力。
但是《金铲铲之战》这种高频的更新方式,让我每次更新后都兴致勃勃地去了解又有哪些新阵容可以玩。
客观地说,学习新阵容确实需要耗费些时间。像我这种好奇心比较强的人,可能更适合版本更新节奏。可对一些慢热的人来说,老版本固有阵容或许更有吸引力。我的女同事便是典型代表之一。
她本人就对之前玩过的霓虹之夜版本念念不忘,这一点我倒是也有同感。《金铲铲之战》几乎在每个大版本更新中都会设计全新的玩法机制,比如巨龙之巢版本的全新“龙神”系列棋子。
不过仔细想想,的确是《金铲铲之战》这种“忍痛割爱”的策略让我没有一直停留在“舒适区”里,也正是这样的“大换血”才让我一直对它保持着持续探索的动力。
我的同事也告诉我,她现在经常玩的是“狂暴模式”和“双人作战”,还有本次周年庆版本中的限时玩法“三星大作战”她也很喜欢,因为节奏更快、D牌也很爽,不用太多地去学习和考虑阵容的事情。
我说:“还真是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
她说:“玩不到一起去就直说!”
不服气,跃动的生命力
这么多年的游戏经历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游戏圈子,也有不同的信息搜集途径。
面对高频的游戏内容更新,有些玩家就习惯直接在《金铲铲之战》的主界面点进“阵容推荐”模块,然后来学习当前版本的阵容搭配。
而像我这种《英雄联盟》老玩家和“RPG爱好者”,倒是更愿意在上个厕所或是买杯咖啡的时间打开掌上英雄联盟“抄阵容”,等打开游戏的时候就能直接点“开始游戏”了。
尤其是工作忙的时候,我越来越倾向于直接开一把游戏,然后两个APP来回切换去摸索阵容。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和朋友一起开黑时,大家都互相催着进游戏,多磨蹭一会儿都要被“亲切地问候”一下。
可能唯一一次让我们认真学习玩法的时候,就是《金铲铲之战》举办高校杯的时候。同是985学霸,咳咳,我母校华东师范大学咋没被邀请了,还真有点不服气。听着复旦的兄弟,吹自己学校选手多厉害,我就想着一定要好好学艺,好教给学弟。
我时常会想,每个人应该多多少少都想过自己坐在电竞赛场打比赛的场景,听着台下的山呼海啸,想象自己是那一天的主宰。
后来有一次,我问复旦的兄弟,真让你去打比赛你觉得能行吗?他想了想回答说:“主播赛可能是不行啦,要是那种高校赛或全民赛自己还是有点信心的。”
我说:“年轻真好。”他说:“差不多得了。”
只是,我如今点开他的QQ签名,还是他一年前写下的话——“跟自己的热爱。”
结语:
市面上现存的成熟品类产品,像MOBA、吃鸡以及自走棋。它们大多不是玩法原型开创者,而是品类突破者、打磨者。它们能后发先至引领品类发展,靠的是什么?
在自走棋品类上,我们看到《金铲铲之战》凭借高频迭代、电竞赛事以及成熟的商业化运营,看到了突破者的特质。也相信随着年轻用户不断涌入,它将激发出更多可能性。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钱泓言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竞核。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