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4月24日,科大讯飞在官微上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不过目前官方对其介绍并不多,该认知大模型将于5月6日正式亮相。DoNews通过申请拿到了这款认知模型的内测名额,并进行了大量的测试。
从ChatGPT首次发布到GPT-4迭代更新,OpenAI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不断颠覆着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格局,一场由OpenAI引领的全球AI军备竞赛就此打响。
随着ChatGPT的威名席卷全球,大洋对岸的中国厂商也纷纷亮剑,各式本土大模型你方唱罢我登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排满日程表。
4月21日,知名CG画师阮佳发布微博,向AI发起正面挑战,让大家使用AI在30分钟之内对他提供的草图进行细化,然后来与他的完稿进行对比。
AI撒谎不打草稿,科技能否打假?
ChatGPT这股风吹得有多大?
微软和OpenAI联手烧起来的大模型之火还没燃完一个月,国内大模型已经开始卷起来。今年四月可以称为国内大模型的肇始之月。继百度在3月底发布文心一言后,阿里、腾讯、字节等行业巨头,以及商汤、知乎等细分领域玩家都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
新一轮 AI 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人们看到了 AGI 的曙光和智能的涌现。 你可以在 Glow 或者 Character.AI 上与虚拟人对话,或者让 ChatGPT 像模像样地扮演各种人格。
AI赛道的火热相信已经不必让笔者用语言来描述,大家也已经能感受到开发者追赶潮流、在新赛道掘金的决心。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市场上已经涌现了大量和AI挂钩的产品。
而国内创业公司,融500万美金就敢说要做大模型。
基于大模型GPT-3而生,ChatGPT自诞生起,为全行业带来了突破性的生产变革。但它的核心痛点亟待解决——需要人工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和引导词(Prompt)才能让ChatGPT生成符合期待的内容。
自1987年钱天白教授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我国互联网似乎每12年出现一次重大迭代。1999年前后,腾讯、阿里、百度陆续成立,PC互联网蓬勃发展。2011年,微信面世宣告移动互联网正式到来,智能手机成为重要载体,各种用于随时随地获取、分享、创造信息的App应用层出不穷。
AI的发展为互联网匹配机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长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引入AI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用来评估用户,为他们匹配更合口味的内容或社交对象已是常见机制。而随着AI向各层领域的渗透,游戏领域也出现了这样的平台。
近期最火AutoGPT一经面世便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无所不能”的风暴。此前ChatGPT、Midjourney等爆火之时,Prompt就是关键生产力,提问内容和方式决定了AI产出质量。
“人类永远不会嫌网络太快,就像永远不会嫌高铁太快,你只会嫌它慢,希望它更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