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聊聊社交产品中的信号与暗示。
前言
“点赞”是互联网近20年中最有意思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个符号。
“点赞(Like Button)”被 Bret Taylor 从 FriendFeed 带到 Facebook,并影响了全世界的互联网产品。
“点赞”作为信号的一种,给了我们无限的启发。这一篇文章将围绕我们在产品中所涉及的信号与其暗示的意义进行探讨。
01 信号与噪音
对于用户来说,什么是信号?何又为噪音?
社交产品笔记认为对用户有价值且可被识别的信息视为信号,对用户无用、混淆且干扰用户在平台上做出正确判断的信息被视为噪音。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已经让用户身边充斥着各类信息,广告、指标、弹窗、字体、色彩等等都可以被看做是信号。用户对这些信号进行识别,然后再筛选。不过上述的信号也可能是噪音,因为用户的需求不是显而易见的。
web1.0的时候,信息是平台聚合起来的,用户筛选平台有效信号的效率并不高,或者说平台的有效信号并不强;web2.0的时候,平台已经开始感知用户的行为,主动先筛选一轮信息,然后再给推送用户信号,效率大大提高。比如像微信公众号的订阅集合,以前是用户主动寻找公众号,如今微信会主动推荐适合用户的公众号。
俄勒冈大学心理教授 Paul Slovic 曾做过一项实验:一组专业的赛马手聚集在一起,看看他们根据一些因素预测结果的能力有多强。一开始,他们只被允许选择5条关于马的关键信息,然后被要求做出预测。仅凭他们所知道的 5 个关键因素,他们就能在短时间里准确预测,这远远超出了研究人员的预期。他们对自己的预测也有大约 20% 的信心。
随着更多的信息被添加进来,这项研究的关键部分出现了。每个赛马手被允许挑选越来越多的数据。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对自己预测的信心增加了,而他们的实际结果却大致保持不变。
尽管知道了更多的信息,赛马手的信心几乎翻了一番,而实际结果的准确性基本保持不变。
信息的过度叠加会产生更多的噪声,导致有效信号的无效。在用户沉浸在产品中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过量信息不但会干扰用户发现有效信号,还有可能让用户因为不能发掘有效信号。用户虽然看到了很多信号,找到自己目标的信心增强,但是无效信号或噪音阻碍了用户找到有效信息。
举一个例子。进入 1V1 社交产品,主动打招呼的异性数量越来越多,用户非常开心。因为在现实生活中,99%的人从不会主动过来打招呼。这种强烈的反差直接导致了平台用户对找到异性的自信心增加数倍,实际结果是,用户很可能很难发现准确的聊天对象,眼花撩乱,成为被洗掉的对象。
02 信号释放与乌鸦悖论
社交产品笔记认为,信号释放与乌鸦悖论之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关系。我的另一个想法就是乌鸦悖论也算是信号释放的一种。就像乌鸦悖论中提到的,当你看到越来越多的黑乌鸦,你就越趋向于相信“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假设。所以在这种自然现象中,如果看到一只非黑乌鸦,则会推翻之前的假设。
那么在社交平台中,如此多的信号给到用户面前,社交产品笔记都默认是“黑乌鸦”,如果平台在这里放一只“白乌鸦”是否能给用户另一种感觉,“这就是我要找的人”。
怎样理解这个方案,我描述具体一个场景。假设A是男生,平台安排了他与 10 个女生相亲,女生之间颜值差距不大,相亲约会的地点都在饭店。男生与前 9 个女生吃晚饭后,都是男生付款请客,而到了第 10 个,居然是女生花钱结账请男生吃饭。那么在这个男生的脑海中,他对第 10 个女生的好感度会超过前面所有的女生,男生更愿意为追女生而付出。
这个现象也是对无效的习惯性社交方式的一种反推。
因此,社交产品笔记更倾向于相信一个观点就是“天下乌鸦不是一般黑。社交产品不是让黑变白,也不是让白变黑,而是利用有效信号让用户筛选出白乌鸦成本更低。”供给侧以非常积极主动的方式出现,会给到用户极大的可得感。在产品功能层面提供能够让供给侧发出信号的功能, 比如:互相关注、向用户送礼物、向用户展现联系方式以示诚意等等。
在社交产品中,通过对流量的把控,给用户释放与其相匹配的聊天对象的流量是有可探讨的逻辑在里面。因为我们知道供给侧的稀缺性,如果不能够识别用户的价值,或者不能判断供给侧的能力水平,很可能造成流量分配的浪费。
03 心理暗示
提到心理暗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望梅止渴”。事实上心理暗示往往在社交产品上会有更多的机会。
心理暗示与社交产品笔记提到的《社交梦境植入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想象将某些意愿和思维灌注到用户的潜意识中,并借此对用户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那么如何让用户能够产生心理暗示呢?
首先,用户必须要有需求的状态,同时用户自己处于接受状态;其次,平台要一直学会跟用户沟通,给予用户足够的“对话”;避免让用户产生厌倦的心态,暗示频次要循序渐进。
当然,即便做到上述那些也不一定能让用户在社交平台达到“望梅止渴”的境界,实际上还是让用户感受到,甚至体验到平台是能够解决真正的需求。
社交产品笔记交的比较广泛,具体是要产品经理自己体会。有一本很经典的书《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有这样一个观点:男人和女人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来自不同的星球,“感同身受”未必适合于异性交往,所以很多场景,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去推断对方。爱情提倡“平等”,但是“平等”和“一致”是完全两个概念。每个人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的时候就会经常犯这个错误。
04 如何搭建可以一起分享、交流、思考的社群
社交产品笔记不止一次提出过这样的想法,但基于原先BBS的那种氛围很难再现。因为我们总想着花一点钱来索取更多的知识和思考,但最终也很难让自我实现推进。其实当大家付出了也是在收获,从两个角度可以考虑这个问题:一个是输出思考的时候,也是对论据搜集和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输出之后,大家也会给予反馈,这样又会碰撞出火花。
文章作者:NKL宁凯伦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社交产品笔记。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