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teInfo?'请完善个人信息':''}}
最近,游戏茶馆发现有一款模拟经营游戏《您好!买房吗?》(以下简称“买房”)在Taptap热玩榜上居高不下,挺进前三并维持了数天之久。
最近,游戏茶馆发现有一款模拟经营游戏《您好!买房吗?》(以下简称“买房”)在Taptap热玩榜上居高不下,挺进前三并维持了数天之久。
从玩法上来看,《买房》算是比较典型的模拟经营类休闲游戏,主要以文字选择,数值提升作为主要玩法。玩家扮演房地产中介这个特殊职业,在买家和卖家两边运筹帷幄,达成交易成功并赚取佣金。
游戏在TapTap平台的评价并不算很高,目前只有7.6分,主要的问题在于前期的广告过于频繁,部分玩家表示这游戏虽然很“上头”,不过整体过程有些枯燥无聊。不过有意思的是,可以看到不少职业房地产中介人却对游戏的专业性大加赞赏,其中不少表示“上班在卖房,下班居然还要体验如何卖房,这游戏真上头。”
不久前,游戏茶馆专门采访了《买房》的制作人Arthur,和他聊了聊为何去做一款如此特立独行的产品,又如何做到能让这么多玩家如此“上头”?Arthur坦言道,这款游戏的创意主要来自于自己以前从事的房地产中介行业,而整个游戏的开发思路则是沿用了之前互联网产品的思维,如何去服务好自己的受众用户,在他看来是最重要的。
01
跨行业需要“思维”上的转变
Arthur的上一份工作是在国内某房地产中介大厂做互联网产品经理,主要偏向于B to B的产品服务,然而平时他也喜欢和中介经纪人混在一起,听他们分享各种“奇人异事”成为了工作之外的另一种乐趣。
Arthur告诉我,曾经他听到过这么一个励志故事,有一位女性经纪人年纪不大的时候就进入了房地产中介这个行业,一开始也是什么都做不好,不过她这个人性格却极其强势,9点上班她能提前一个小时到店,一个小区的楼盘记不住她就跑好几趟,带着客户看房看好几遍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最终靠着自己的努力勤奋闯出了一片天地。
其实在这个行业的初期,中介并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以及并不规范的行业准则让不少人“有机可乘”,虚假买卖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即便是现在,不少人对于中介依旧带有“有色眼镜”,认为较低的行业门槛让这些从事人员始终低人一等。
采盘来了解房源信息
然而,在这个行业待了快6.7年的时间之后,越来越多颇为励志的故事给Arthur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行业,恰巧当时自己已经决定去做独立游戏,于是便利用自己此前领域的行业优势做了《买房》这款特立独行的产品。
当我问到“跨行做游戏感觉最难的是什么”的时候,Arthur回答到:“其实,我也并不算完全的跨行,我最早曾就职于上海的某家游戏公司,做产品服务方面的工作,虽然不是游戏上的开发,不过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想自己做游戏。因此,去做独立游戏也并不是一时兴起。一方面,早期的工作培养了我做游戏的兴趣,而另一方面,在中介公司做互联网产品也培养了我‘互联网思维’。”
被拒绝是中介的日常之一
而在他看来,跨行做游戏最难的其实是思维上的转变,从玩家到游戏开发者,无论是游戏设计,游戏理念,游戏玩法这两者的想法都是完全不同的。如何越过这道思想上的鸿沟,在他看来是玩家转变为游戏开发者的真正难点。不过好在,“互联网产品思维”间接的缩短了两者的距离,他认为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游戏,都是以用户的导向去解决所有问题,即服务好受众用户。
02
用“互联网思维”去做游戏
用“互联网思维”去做游戏,说起来简单但其实真正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在游戏的设计规则和设计语言上,他们并没有成熟的方法论来指导,因此在某些方面就必须要反复尝试。比如盈利模式,数值设计,甚至是整体开发流程上的全局把控,没有经验的结果就是在未知的情况下反复试错。
基本都是中介的专业术语
不过好在之前在中介领域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海量的见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觉得《买房》是一款传统的游戏,我们更希望它能在提供游戏体验的过程中讲好‘中介’的故事,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个事情。当然,我指的并不只是中介这么一个具体的故事,而是指的是玩家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到中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行业,我们希望用比较真实的体验来传达出这种感觉。”
几乎就是中介的工作日常
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具体去做的呢?Arthur告诉我,首先在立项的时候,他们就准备以差异化的题材来吸引用户。目前市面上很多“买房模拟器”游戏,几乎都是以买房人的视角带入,让玩家扮演一位买房者。而他们的产品则另辟蹊径,以中介的视角来带入,玩家是作为中间人去协调买房者和卖房者的关系,并从中获益。一方面,很多用户出于对这个职业的好奇,会因为想要去了解去尝试游戏,而另一方面,差异化的玩法带来了更多的可操纵空间,和自己的专业绑定也让他多年的积累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此外,《买房》玩得就是“真实”。无论是游戏中玩家遭遇的各个故事,还是作为中介的销售步骤和术语,Arthur几乎都做到了“所见即所闻”。他毫不客气的说道,即便是其他厂商的美术或者功能比他们优秀,但是作为“中介”这个故事本身,无论是内容还是专业度上,他都相信没有一家可以超越。
游戏的玩法之一,打电话挨骂,不要太“真实”
不过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如何让一个专业的职业游戏能玩起来有意思?从最初的时候,他们也想过做一个开门店的游戏,不过随后他就发现,这种玩法其实更适合上Steam,而过长的开发周期以及整体的内容支出也让仅仅只有三人的团队支撑不起来。
在经过了几次改版之后,团队重新确定了方向,在能用真实的手段去描述这个行业的同时,又能以游戏特有的轻松方式带来乐趣。比如玩家遭遇的故事千奇百怪,用勘察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用1V2的方式来模拟激烈的谈判。
即便是这样,Arthur依旧坦言还是很难。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大部分游戏模拟的都是1对1,或者是1对1对1,而他们需要的玩家在1V2的环境中斡旋,玩家是想让买家和卖家谈判成功,但是这两位在那边谈的都快打起来了。在真实性和乐趣性上,如何做到平衡一直是一个令他头疼的问题。
最终他选择了一个较为妥协的办法,让题材和内容来筛选用户。
“你必须要搞清楚一个问题,用户到你这个游戏中来玩什么?大部分玩家可能看到这是一个中介游戏,没见过有点兴趣就点进来了,那么我可能就要告诉他,中介这个职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因为这个一个模拟游戏,你必须要灌输给玩家一个概念,你进来是为了模拟这个职业的,你的职业目的就是赚钱,然后我来告诉你中介是怎么赚钱的。玩家了解了整个过程后,我把挑战的东西就放在那里,感兴趣人就会继续尝试。”
通过对话来快速获取客户需求,做成了一个选择小游戏
Arthur随后解释道,这其实也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产品思维,你的产品不可能去服务于所有用户,那么你必须要在开发之前,去清楚的了解你为什么做这个产品,做产品的目的是什么,产品的受众用户是哪些,他们为什么要使用你的产品。只有确定好这些,你才能将产品的效用最大化。
随后我有些好奇的问他,有没有做过用户调研的时候,他坦然的说道:“正规的市场调研没做过,不过以多年的产品经验积累,我可以清晰的明确我的用户画面,首先我们的受众用户大部分来自于可能要买房,或者未来对买房有需求,还有就是买房之后不爽想要卖房的,以及正在卖房的,甚至本来就是从事中介的销售者。年龄大概在20出头一直到40左右这个区间,这基本上是买房和卖房的主力军。最后,你还需要筛选出这部分人喜不喜欢玩游戏,又有哪些人喜欢玩模拟经营这类游戏,我们几乎都有一个大致的评估。”
你甚至可以学习专业知识
有意思的是,之后他还补充道,他经常会在私下走访认识的人,以上述问题来进行实地询问,以真实数据来佐证自己的判断。事实上,在游戏的评论区中,上述用户画像还是比较准确。你既可以看到有想要买房的来学习经验,也有从事中介的销售者抱怨“强行加班”,而这一切几乎都建立在游戏中真实且专业的体验和内容上。
结语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我问了Arthur一个问题,目前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他回答到,《买房》是个广告变现的休闲游戏,最初他们没有经验,设置了太多的游戏内拦截广告,导致游戏的口碑并没有那么满意,之后虽然进行了调整,不过这部分始终是个问题。太多的广告导致玩家厌烦,而太少的广告也不足以支撑游戏的收入,他们需要一定的平衡。
在游戏的内容上,他们开发了一年,目前的进度大概在50%,后期的内容可能会稍微匮乏一些,虽然之前已经准备了很多内容,不过考虑到玩家的内容消耗速度,他觉得可能还需要再更多一些。
最后就是融资方面还有一定困难,一方面是自己的这种小团队没有成熟的产品,想要寻求融资很难,另一方面,团队经验还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当我们聊到上海疫情对于游戏开发者有何影响时,他告诉我,对于他们这种小型团队来说,其实影响并不算大。之后他还跟我分享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之前他们团队三人一直是在家办公,本来是准备租一个办公场所线下办公,谁知道赶上了这波疫情。
“幸好没有租,要不然肯定只能被困在家里干看着了。对于我们这种小团队来说,能省则省,想办法活下去比什么都更重要。”
原文链接:点击前往 >
文章作者:黑猫
版权申明:文章来源于游戏茶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扬帆出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扬帆出海官方立场。因本文所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扬帆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 更多资讯关注扬帆出海官网:https://www.yfchuhai.com/
{{likeNu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